Search

《台灣抗爭詩人鴻鴻詩集《暴民之歌》閱後感》

香港人其實讀書風氣濃厚,只不過是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台灣抗爭詩人鴻鴻詩集《暴民之歌》閱後感》

香港人其實讀書風氣濃厚,只不過是視乎其「實用性」,因此工具書大行其道:食玩旅遊攻略很實用、炒樓炒股秘笈很實用、自我增值教學很實用、美女性感寫真也很實用。

即使是看創作類,最受歡迎仍然是很實用的治癒系散文,令不少人節省了昂貴的心理醫生診費。小說已經算小眾,然而最冷門大概是新詩。

我以往對新詩的印象很不好,很多感覺上是無病呻吟,故弄玄虛,造作離地。不過作家友人葉思定於台灣旅行期間,無意中發現當地詩人鴻鴻的新詩詩集《暴民之歌》,將它推介給我。

這本詩集一洗我對新詩的壞印象。

鴻鴻的新詩多以社會運動為題材,其中點題作《暴民之歌》寫的是台灣318佔領立法院反服貿行動。與其分析拆解,不如直接讓你感受:

「我們來了,夏天也來了
我們的腳步,可以溫柔也可以堅定
我們的聲音,可以優美也可以嘶啞
我們的拳頭,可以揮向天空也可以揮向不義
我們的心,可以是血的紅也可以是青草的綠

我們越過圍牆佔領這條街、這個廣場、這個堡壘
當別人把這裡當作提款機、當作傳聲筒、當作逃生梯
我們把這裡當作溫暖的搖籃,當作哺育稻米的農田
當作未來之歌的錄音間

我們歌唱,對,我們歌唱

我們用歌唱佔領一個原該屬於我們的國家
原該保護我們的政府,原該支持我們生存的殿堂
把它從墳墓變成子宮,從垃圾堆變成果園,從地獄變成天堂
甚至我們不奢求天堂,我們垂下眼睛,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

今夜,原不相識的你我,在這裡多元成家
今夜,我們甘願做愛的暴民
就像五二0訴願農民那樣的暴民
就像六四天安門學生那樣的暴民
就像把美麗島當號角的那樣的暴民
就像用野百合、用茉莉花改變世界的那樣的暴民
就像以自焚為武器的鄭南榕那樣的暴民

不過今夜,我們不焚燒自己
我們焚燒這嚴寒的冬夜
讓夏天一夜之間,來到我們眼前!」

這不是象牙塔中寫出來的詩,這是處身泥濘中寫出來的詩。它淺白卻不直白,餘味深長,情感飽滿,帶著強烈的節奏感。這首詩後來被台灣音樂人王榆鈞改編成歌曲。

鴻鴻寫環保、寫反核、由鄉土情寫到世界觀,遠的有以巴衝突,近的有香港雨傘。他大概與我一樣喜歡柳宗元的《江雪》,因此變奏寫了一首關於保育美麗灣的《鳥飛不絕 人縱不滅》,我讀起來特別有感覺。

也不是全部題材都沉重,其中一些是生活感興,充滿幽默,例如簡短的《小確幸》:

「雨是微雨
笑是微笑
靠近的手
微微顫抖
桌面上有
微波豬肉飯」

全書二百多頁,作品相當多,當然因為新詩體裁,排版上有很多留白,但仍然非常耐看,尤其詩是需要反覆咀嚼,體會箇中滋味。大家到書店的話,不妨找來看看。

文:謝天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作者已死。
View all posts